暑期回顾|予你满天繁星
2017年的暑假 你在哪里 拥抱了怎样的自己
是去往了山巅草畔 触摸日月星辰
还是携着三五好友 出门游历闯荡
是在家乡城镇中与知己亲人温暖聚首
还是趁着暑期做着想尝试的社会实践
而在这个暑假
有这么一群人 怀着最无私的心 谱写了这样的故事:
来到远方 寻找心中的天空与梦想
去往山中 遇见世间最亮的眼眸与最纯的笑容
他们 就是踏遍千山万水前去支教的学长学姐
也许 他们做的 只是微乎其微的一小点 并不能改变太多
但他们闪闪发光的毅力与勇气
为热血和青春做了最好的注解
他们说:
支教的点点滴滴 仍犹如昨日
历历在目,铭记于心
且听我们,慢慢道来
关于开始:
兜兜转转了20多个小时,7月11日晚上七点左右,德江一队大部分队员都到了煎茶镇,吃了杂杂火锅和羊肉粉的我们挤在超载的七座面包车准备前往重华小学。
还记得那天在岔路口下车,拖着行李箱又步行了一段山路,还没走到学校门口就听到校长在学校已经打开音响,放着音乐等我们来.这个非寄宿学校不但没有足够数量供成年人就寝的宿舍,而且也没有洗漱的地方,最没办法接受的是,这里没有水的直接来源,需要到隔壁村民家里接橡皮管子引水储备。学校的部分条件是欠缺了不少,但其余教学设施倒还基本齐全。
其实自己早就习惯了在学校什么都缺的生活方式,毕竟毛主席说过困难就是纸老虎嘛~“露天浴”“小水蛇”什么的,现在来看,早就不在话下了。
在路上
日常支教生活的第一项工作,就是接送孩子上下学。
接孩子是一份苦差事。重华村有16个组,每个组都隔了很远一段距离,崇山峻岭之下炊烟人家像星辰一样遍布在绿色巨幕里。学校里孩子们的家住的并不集中,主要分成四条线路了:上路、下路、A点和后山,最远的一条路来回都要将近4个小时。
第一次分配接孩子任务时还没有实行轮班制,我和几个同伴被分到的是上路。走上路,孩子最多、路程最远、任务最重,开始大家都觉得这是份苦差事,到后来,也确实习惯了终日陪伴的美秀副食店和总是不断源的三管山泉水。
山里的太阳是真的毒,好在每次走到三分之一可以买根五角钱的冰棍,好在走到三分之二可以用竹片引来的山泉水洗洗脸解解渴。
后来大家分了组,开始实行轮班制,在走其他路线的时候我们也会时常拿这两样“精神支柱”打趣。
放学或者课间的时候不时会有孩子来送画和路上摘来的花。
在那里收到的花和画比我这20多年收到的都多;感谢那群长着天使面庞的小恶魔,你们带给老师的感动和欢乐远比老师带给你们的多。
“记得 走得最多的是被我们称作B点、C点的线,路程上第二远,来回两个半小时。有23个孩子,各个年级都有,且大部分都是一二年级和学前班的。一开始我们还有抱怨,但后来也被终日陪伴我们的孩子们改变了,成了乐于去做的事情。”
“每天的我们都在路上,那段时间里,微信运动的步数都被自己和队友们称霸着。
上课
这一次支教的是小学,没敢准备太多深入的东西,害怕他们无法吸收。
这里每个年级只有一个班,最多的一个班也只有22人。
我教的是三四五年级的体育课,虽说是一门放松的课程,但我希望能带给他们不一样的东西。
我们从捐赠得到的善款中花费一些,购买了几个篮球,圆孩子们的篮球梦。每天便带着男孩子们绕着学校仅有的一个篮球场跑啊跑。
这里的孩子们都很喜欢听故事,记得有一天我不小心受了伤,暂时没法走路,我便将那段时间的体育课改成了历史课,我用说评书的方式和他们说历史,孩子们很喜欢。很多时候其它课的老师们也会用说故事、做游戏或唱歌的方式来给孩子们上课。
我们,想让他们接触云开体育东西,了解更为广阔的世界。
吃饭
现在想想,做后勤还蛮幸福的,整天围着灶台,顺便商量着晚上给大伙做什么伙食的日子,说真的,舒心,每四天一轮的后勤,后来也成了我们接送孩子时候的盼头。每天在学校做好饭等队员们接送孩子回来,就像在家等夫君的「小媳妇」一样。
@刘宇翔、张轩宇、汤苏雨
在这里,没有一日三餐,没有一荤两素,只有每天陪伴我们的土豆。
记得刚刚到的第一周,我们全队吃过的唯一一个荤菜就是鸡蛋炒火腿肠,鸡蛋是校长送的,火腿肠是自己带的“私货”。
每天两顿饭,早八点和晚八点,两菜一汤。
没有液化气,大家便轮流捡柴和生火做饭。
在我们眼里,厨房里什么都缺。即使是老干妈,也几乎是每天一瓶的速度在消耗。
唯一充裕的就是洋芋,就是土豆。这点贵州和山西还真像,记忆力从小奶奶就喜欢给我们做土豆吃,妈妈说,山西人也就好这口。
洋芋啊洋芋,吃不完的洋芋......
这二十来天我们把炒土豆丝土豆片、红烧土豆块、干煸土豆、土豆汤、蒸土豆、烤土豆吃了个遍,偶尔会去县城或者镇上开开荤,回来大家互相带点鸭脖卤肉,像5角钱的冰棒一样,一碗汤粉能胜过任何山珍海味。
从村子到镇上要坐一个小时的车,然而这前提是能等得到车。
偶然有公差回去镇上或是县城的队友,晚上必然会大包小包的带着吃的回来给大家开荤。
即使是学校旁边五毛钱一根的冰棍,也能让我们欲仙欲死,更别提公差回来的队友带的西瓜和冰啤酒了。
孩子们
学校里一共是七十三个孩子,我是十一个人的四年级班主任,这里的每一个孩子让人很难忘记。
张星辰家就在学校隔壁,每天都和他两个一年级的姐姐最早来到学校,放学时也会在学校待到我们吃饭才会回去,他总喜欢让我把他举起来转圈,他说他喜欢这样一直飞着。
许欢欢的家离学校很远,她喜欢早早的出门,走在小路边上等我们。她每次见到我时都会用红领巾遮住眼睛,然后抱着我的腿“刘老师,我又抓到你啦!”
庹斌是一个贪吃的家伙,经常能在课间操时间我的“宿舍”门口撞见他,他总是期待我能从里面给他拿好吃的,然而他零食的一大半永远都属于他那个二年级的弟弟庹浩。
冉胜红是学前班最大的孩子,每天来学校的路上,她都会毫不吝啬的给我分享她的零食,并且一路上都护着她那个似乎还不会说话的弟弟。
小敏是我最喜欢的孩子了吧,她小小的手没法握住我的“大手掌”,于是我便每天用食指牵着她上下学。
李鑫毅特别喜欢抱着我的肚子,或者靠在我的肚子上,他经常说“因为刘老师和我一样都是小胖子,所以我就喜欢刘老师。”
最后是吴玲玲,每天放学时她总是会第一个跑过来拉我手要我送她回家,她也是这群孩子中为数不多的最能将妹妹照顾得最好的。
张贵银用方言说是个很“皮”的小子,虽然他只是个学前班的孩子,有一次他很快的爬到我肩上,然后让我就这样把他“抗”回家。
孩子们给了我很多,我更希望我带给他们的东西,他们能有所受用,也许未来很难有机会再见这群孩子,但至少记忆里能留下很大的一块给他们。
关于离别:
离别的那天,孩子们可能是还小,还不懂得离别是什么。
那时的他们,都是笑着的,我们却哭成了泪人儿。
亲爱的你们啊,不知道未来的你们,会经历怎样的人事,拥有怎样的人生。
我们陪你们走的这短短一程啊,真的太快太快了,你们会开心吗?会有收获吗?会在多年后记起这段记忆吗?
而无论我们是否能影响你们一些些的人生?
陪你们走过的这段时光,都是我们弥足珍贵的记忆。
我们也将一直,为你们祝福。
孩子们,欢迎你们来我的家乡找我、来我的大学找我。
我期许着,你们能来。
一直等待,你们的到来,我们的再次会面。
那时的你们,还会像初时那样,搓着小手,怯生生的吗?
关于支教:
@刘宇翔
支教这个词我相信对于大多数人而言不算陌生,特别是对于大学生,但是真正深入到基层第一线去支教过的人,恐怕还是少数。今年暑假算是我第二次接触支教了,二十多天的日子慢慢走过,现在想来,那些日子会漫长、会不舍,还会流泪。毕竟从高中时就开始对公益的东西有了兴趣,直到大学时候才真正意义上的接触到了公益,就是从去年夏天开始,我真正踏上了这条路。
支教不同于普通的社区志愿者活动,不仅需要一腔的热血,还得有一份毅力和勇气。今年相比起去年,算是最完整的一次支教,记得到学校的第一天,已经是晚上了,重华小学不大,完全可以用一览无余来形容,这所非寄宿制的乡村小学里,没能有为十八名成年人供寝的地方,女生们只能蜷缩在一大间学前班宿舍的小床上,而五个男生则分别在两间值班室里或挤大床或打地铺。在最开始时,似乎大家都会多少有抱怨,但渐渐的,我们也熟悉了这里,成了这里的一部分,最重要的,这里从一开始就接纳了我们。
@张轩宇
对我来讲,能支撑我坚持下去的不仅仅是那群可爱的孩子们,还有一个无所不能的队长和一群节操无下限的队友。
厨房周边的落叶跌跌撞撞,落在我头上脚边。像瓦拉说的那样,“我们是第一批的支教队伍到达重华村,是孩子的初恋。”我们中的大多数人都是第一次支教,彼此带着最初的热忱走到终点。
一起围着乒乓球桌吃饭,一起洗漱,一起开会,一起在晚上赏月看星星喝啤酒聊八卦,还有那几个每天晚上准时准点开黑的。没错 ,是一起度过欢乐艰苦的人啊。
最后一天一大早,所有人收拾好行李一起一起离开重华,车子中途沿路停靠,每到一站就有几个队友下车。还是没忍住不断掉眼泪,这一别之后能见面的机会还有多少呢?
我们来自五湖四海,福建、贵州、新疆、内蒙古、山西、湖北、陕西,13位女生和5位男生,陪73个孩子共同度过25天,噢,别忘了还有学校隔壁人家名叫“小吃”的狗。
关于他们的小故事,小片段,每一段都很温暖;并没有说支教有多高尚,它仅仅是一份工作,是一种体验;在年轻的时候,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体验自己想尝试的生活,仅此而已。
此次参加联想进取班大学生联合会2017年支教活动的同学有:2015级秘书学班 刘宇翔、汤苏雨;2015级文化产业管理班 张轩宇;2016级秘书学班 肖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