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纪要|南帆:文学批评:视角问题

发布者:陈鑫铃发布时间:2024-10-16浏览次数:10

黄依宁、郑思思

1016日下午,云开体育(中国)“文艺理论与批评学术前沿”系列工作坊第五期讲座“文学批评:视角与问题”在我院闽台文教融合发展实验室报告厅举办。讲座由福建社会科学院原院长、福建师范大学文艺批评研究中心首席专家南帆教授主讲,滕翠钦副教授主持,颜桂堤教授、黄键教授、叶黛莹老师、陈娟老师等参加了主题讨论。

南帆教授认为文学批评负责作品的比较、选择、鉴定与判断,和文学史、文学理论构成三足鼎立的格局,文学批评不仅包含了文学史维度的衡量、对文学理论基本命题的借鉴,还涉及更大范围的社会文化。南帆教授援引伊格尔顿对西方文学批评发展三阶段的概括,梳理了不同阶段出现的文学批评流派的基本观点与遗留问题。南帆教授认为,当阐释的重心转向读者之后,问题的复杂性会进一步显现,读者群体的筛选、阐释路径的多样性和同一性问题、作家保留的解读权利等,这些都是现代阐释学不得不考虑的命题。新型的文学解读往往会打破传统的解读规则,带来“过度”之感,而对于这种新式解读的接受往往需要一个漫长的磨合过程。文化研究的兴起及其所生产的新的问题路径,其指出要正视审美的独特视角和感性反思,审美维度在文化研究中才不被废除。“博弈”一词或可用来形容包括审美在内的多种视角之间的关系,而文学的首要功能应是保证审美作为一个重要的角色活跃于理论博弈的现场。

在讨论环节,颜桂堤教授认为文化研究开启了全新的研究视域,并将“审美”纳入新的研究维度中,此外,他还关注“反对阐释”的问题,提出建立多元立体阐释空间的必要性。黄键教授就文学批评与文学研究等问题发表观点,追问审美“概念广场”存在的可能,同时认为文化研究某种意义上重返了中国文学传统。叶黛莹老师同样强调多元化的阐释和人类精神文明丰富性之间的密切关联,此外,她还从作品和文本等概念的差异性出发,审视作者和文字之间深层呼应。陈娟老师认为选择一个视角也意味着要接受它的局限性,理论研究者有必要努力还原古人的文化语境。最后,南帆教授一一回应各位老师的发言和在场同学提出的问题,并为本次活动做精彩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