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候桐华始,二候田鼠化为鹌,三候虹始见。”万物生长至此,皆清净明洁,故谓之清明。伴随着细如愁的丝雨,满树的琼芳,清明节悄然而至。清明是反思与怀想的契机,人们在这一天通过烧纸钱等祭祀活动,在灯烛明灭中追忆先祖,同时反躬自省,在过去的时光中是否做到恪守祖训,回归本心,砥砺前行。
漫溯时光,畅咏风华。若恰逢无事,那么我们一起来领略一些经典清明诗词的风味。
《清明》
宋·黄庭坚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侯。
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赏析:这是诗人触景生情之作,通篇运用对比手法,抒发了人生无常的慨叹。诗人由清明扫墓想到《孟子》中齐人乞食,由寒食禁烟想到介子推焚死,不论贤愚,到头来都是一杯黄土。诗人看到大自然的一片生机,想到的却是人世间不可逃脱而又难以参透的死亡的命运,表达了一种消极虚无的思想,悲凉的情绪三日不绝。作品体现了黄庭坚的人生价值取向,鞭挞了人生丑恶,看似消极,实则愤激。
《喜迁莺·清明节》
唐·薛昭蕴
清明节,雨晴天,得意正当年。马骄泥软锦连乾,香袖半笼鞭。
花色融,人竟赏,尽是绣鞍朱鞅。日斜无计更留连,归路草和烟。
赏析:这首词是写举子得意的情景,描绘了举子们于清明雨后,骑马踏青,花光映人,绿草如茵,写得较为清丽。正如汤显祖评说:“此首独脱套,觉腐气俱消。”
《寒食野望吟》
白居易
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
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垒垒春草绿。
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死生别离处。
冥冥重泉哭不闻,萧萧暮雨人归去。
赏析:描写了扫墓情形。从这首诗中,不仅可以看出扫墓的凄凉的情景,也可以看出唐代扫墓习俗中寒食与清明是一体的。的确,每当此时,一些漂泊异乡的诗人墨客,思乡之情油然而生。
“当待春中, 草木蔓发, 春山可望, 轻鲦出水, 白鸥矫翼, 露湿青皋……”古人崇尚天人合一,物我两忘的境界,在清明节气的韵律里,氤氲得如此淋漓尽致。何所来兮,何所终?这是人类永恒的追问,清明是中国人关于时间的宗教,那一刻,过往与现在,古老与新生,浑然一体。
清明节
2019年4月5日
农历 三月初一
星期五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在仲春与暮春之交,是中国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
清明节习俗
荡秋千
秋千,意即揪着皮绳而迁移。它的历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后为了避忌讳,改之为秋千。
踏青
踏青又叫春游。古时叫探春、寻春等。四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
植树
清明前后,春阳照临,春雨飞洒,种植树苗成活率高,成长快。因此,自古以来,中国就有清明植树的习惯。
放风筝
放风筝也是清明时节人们所喜爱的活动,有的人把风筝放上蓝天后,便剪断牵线,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给自己带来好运。
插柳
清明节,中国民间有插柳习俗。杨柳有强大的生命力,俗话说:“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柳条插土就活,插到哪里,活到哪里,年年插柳,处处成荫。
清明节,不要忘了去祭奠逝去的亲人。除此之外,如果春光正好,可以邀上几位好友外出踏青,效仿古人喝上两杯薄酒,写生画画或吟几首诗。
“又是清明雨上
折菊寄到你身旁
把你最爱的歌来轻轻唱”
文字|向道国学社 李昕洋
排版|云开体育(中国)新闻宣传中心微信部 陈馨
校对|云开体育(中国)研究生助理 钟怡